
敏捷开发原则
敏捷软件开发宣言
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
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
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
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
(虽然右项也具有价值,但左项具有更大的价值)
敏捷宣言遵循的12个原则
1.我们最优先要做的是通过尽早的、持续的交付有价值的软件来使客户满意。
2.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,也欢迎改变需求,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。
3.经常性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,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,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。
4.在整个项目开发期间,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必须天天都在一起工作。
5.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体来构建项目。给他们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持,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。
6.在团队内部,最具有效果并且富有效率的传递信息的方法,就是面对面的交流。
7.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。
8.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。责任人、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、恒定的开发速度。
9.不断地关注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。
10.简单--使未完成的工作最大化的艺术---是根本的。
11.最好的构架、需求和设计出自于自组织的团队。
12.每隔一定时间,团队会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工作方面进行反省,然后相应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。
今天听樊登读书,讲轻松主义中关于“简单是复杂的核心”、“过程,拥抱‘简陋的雏形’”和“简化,能不做的都不做”时候提到了一个程序员的概念,这个概念虽然早有耳闻,却没有关注,现在分享下,这对解析问题、构建思路、设计体系很有帮助!
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系统、体系需要的,我开发时也经常在想我需要制作多个功能强大的模块来满足需求,并且我还力求在设计时完美符合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拓展情况(比如数据库列名的设计)。现在看来是有些可笑,先不说在设计时付出的大量精力,单是未来可能的需求就是不可能完全预支的,不如使用一个通用的、简单的、易于拓展的结构来组合
原话出自Robert C. Martin的《敏捷软件开发: 原则, 模式与实践 》